给力文学
小说推荐超给力

第3章

清晨六点,宁远就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。来电显示是县政府值班室。

“宁副县长,出事了!”值班人员声音急促,”青山镇群众围堵了鑫隆化工厂,说他们污染环境,上百号人拉着横幅,把大门都堵死了!”

宁远瞬间清醒,一把抓过床头的笔记本:”报警了吗?有没有冲突?”

“派出所已经到现场了,暂时没有冲突,但群众情绪激动,要求化工厂立即停产。”

“我马上过去。通知环保局、安监局负责人立刻赶往现场,同时联系企业方,让他们保持克制!”

挂断电话,宁远迅速穿衣洗漱。窗外,永林县城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。自从疫情得到控制后,他刚松了口气,没想到新的挑战来得如此之快。

鑫隆化工厂是永林县去年引进的重点企业,投资近三亿,解决了数百个就业岗位。但投产不久,周边村民就开始反映气味刺鼻、庄稼枯死等问题。环保局检测过几次,结果都显示排放达标,事情就不了了之。现在看来,问题远未解决。

县政府派来的车已经在楼下等候。上车后,宁远仔细阅读值班室发来的简报,眉头越皱越紧——这次抗议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青山镇十几个村联名组织的,连横幅和请愿书都准备好了。

“去现场前先绕道镇政府。”宁远对司机说。

青山镇政府大楼前冷冷清清,显然大部分干部已经去了现场。镇长办公室门开着,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正在打电话,看到宁远立刻挂断迎上来。

“宁副县长!您来得真快。”

“周镇长,现在什么情况?”宁远直接问道。

周镇长擦了擦额头的汗:”群众凌晨四点就聚集了,我们劝不住。他们说环保局检测作假,化工厂实际排放严重超标…”

“检测报告我看过,确实达标。”宁远打断他,”但群众为什么不相信?有没有我们工作不到位的地方?”

周镇长支支吾吾:”这个…可能是有人煽动…”

宁远摇摇头:”先别急着下结论。带我去现场,从外围看看。”

他们没有直接去化工厂正门,而是先到了附近的农田。清晨的田野本该生机勃勃,但眼前的景象却令人心惊——稻叶发黄卷曲,菜地里的蔬菜蔫头耷脑,连田边杂草都显得病恹恹的。

“这种情况多久了?”宁远蹲下身,捏起一撮土壤闻了闻,有股淡淡的化学品味。

“化工厂投产后就陆续出现…”周镇长小声回答。

“为什么不早报告?”

“报、报告过,但环保局检测都说没问题…”

宁远站起身,脸色阴沉:”走,去化工厂。”

化工厂大门前的场面比想象的更混乱。上百名村民拉着”还我青山绿水””严惩污染企业”的横幅,堵死了出入口。十几名警察在维持秩序,但明显力不从心。厂区里,几十名工人也聚集起来,双方隔着一道铁门对峙,火药味十足。

“宁县长来了!”有人喊了一嗓子,人群顿时骚动起来,不少人围了过来。

宁远站上一处高台,接过喇叭:”乡亲们,我是副县长宁远,大家冷静一下,有什么问题我们坐下来谈!”

“谈什么谈!化工厂必须关!”一个壮汉高声喊道,”我家的稻子全死了,喝的水都有味儿,再这样下去命都没了!”

“对!关厂!关厂!”人群跟着喊起来。

宁远等声浪稍平,继续喊话:”大家的诉求我听明白了。我承诺,今天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!但请先让开大门,保持冷静,过激行为解决不了问题!”

“我们不信!上次也这么说,结果呢?”一个白发老人颤巍巍地指着化工厂,”他们晚上偷排,你们根本查不到!”

宁远心头一震。偷排?这可是新情况。如果属实,环保局之前的检测就真有问题了。

“老人家,您说有偷拍,有证据吗?”

“有!”老人从怀里掏出个旧手机,”我孙子拍的视频,晚上大烟囱冒黑烟,白天就没了!”

宁远接过手机,视频虽然模糊,但确实拍到化工厂夜间排放的烟气颜色异常。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——这已不仅是环保问题,还可能涉及企业违法和监管失职。

“视频我会立即交给调查组。”宁远郑重承诺,”现在,请选出五位代表,我们到镇政府详谈。其他人先回家等消息,好不好?”

经过近半小时的劝说,群众终于同意推选代表。宁远安排周镇长带代表们去镇政府,自己则先去了化工厂办公室。

厂长刘鑫是个精明的中年商人,一见宁远就大倒苦水:”宁县长,我们完全达标排放,群众是无理取闹啊!停产一天损失上百万,县里得负责!”

“刘厂长,”宁远直视对方,”群众反映你们夜间偷排,有这回事吗?”

刘鑫脸色一变:”绝对没有!我们是正规企业…”

“那这段视频怎么解释?”宁远播放了老人提供的视频。

刘鑫额头冒汗:”这…这是设备偶尔故障,不是常态…”

“环保局知道吗?”

“知道…我们报备过…”

宁远冷笑一声:”报备和偷拍是两回事。刘厂长,现在两条路:要么主动停产配合调查,争取宽大处理;要么我下令强制停产,一切后果自负。”

刘鑫脸色灰败,半晌才点头:”我们…配合调查。”

上午九点,协调会在镇政府会议室举行。群众代表情绪激动,列举了化工厂投产后的一系列异常:井水变味、庄稼枯死、怪病增多…而化工厂和环保局则坚称各项检测达标,双方争执不下。

“既然各执一词,我提议成立联合调查组。”宁远拍板,”由县纪委牵头,环保局、安监局、群众代表共同参与,对化工厂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,三天内出结果!”

这个方案相对公平,双方勉强接受。但宁远知道,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。

会议结束后,县纪委书记老张悄悄拉住宁远:”宁副县长,这事不好办啊。鑫隆化工厂是林副县长引进的项目,当初环评就是他一手推动的…”

宁远心头一沉。林副县长林为民是常务副县长,在县里根基深厚,据说与省里赵副书记关系密切。如果化工厂真有猫腻,牵扯到林副县长…

“张书记,不管涉及谁,该查的必须查。”宁远坚定地说,”群众利益无小事。”

“好!我就欣赏你这种魄力!”老张拍拍他肩膀,”不过…小心林副县长,他可不是好惹的。”

调查组成立后,宁远几乎住在了青山镇。他亲自参与夜间突击检查,果然发现化工厂在深夜偷偷关闭部分治污设备,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!更令人震惊的是,环保局个别干部对此心知肚明,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证据确凿,宁远面临两难抉择:彻底查处,意味着要追究化工厂和环保局的责任,甚至可能牵扯到林副县长;轻轻放过,则对不起青山镇的父老乡亲。

第三天晚上,宁远正在临时办公室整理材料,林副县长突然不请自来。

“小宁啊,忙什么呢?”林为民笑容可掬地走进来,手里拎着两盒茶叶,”听说你这几天很辛苦,特地来看看你。”

宁远起身相迎:”林县长好,请坐。”

林为民坐下后,先是嘘寒问暖,然后话锋一转:”鑫隆化工厂的事查得怎么样了?”

“已经掌握了一些情况。”宁远谨慎回答,”确实存在偷排行为,环保监管也有漏洞。”

“唉,企业嘛,总想多赚点。”林为民叹了口气,”不过鑫隆是县里重点企业,贡献了大量税收和就业,还是要以教育为主,处罚为辅啊。”

宁远不动声色:”林县长,群众反映很强烈,这事恐怕不能简单处理。”

“群众?”林为民轻笑一声,”不就是想要补偿吗?企业出点钱安抚一下就行了。小宁啊,你还年轻,不懂地方上的复杂性。有些事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大家都好。”

说着,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:”这是县里下半年的重点项目清单,赵副书记很关注。如果因为化工厂的事耽误了,恐怕不好交代啊。”

赤裸裸的施压。宁远接过文件扫了一眼,心里明镜似的——林为民搬出赵副书记,就是要他知难而退。

“林县长,我理解您的考虑。”宁远斟酌词句,”但这次事件影响太大,简单掩盖可能适得其反。我有个建议…”

“哦?说说看。”

“化工厂必须整改,但可以分期进行,不影响主要生产线;对受污染的群众给予合理赔偿;环保局内部也要整顿。这样既回应了群众诉求,又保住了企业,您看如何?”

林为民眯起眼睛打量宁远,似乎在评估这个年轻人的深浅。半晌,他微微点头:”方案不错,但处理上要把握好度。这样吧,具体工作你来负责,需要协调的找我。”

林为民离开后,宁远长舒一口气。他知道,自己刚刚在钢丝上走了一遭。拒绝林副县长容易,但后果可能影响全县工作;完全屈服又违背原则。这个折中方案,是目前的最优解。

第四天,调查结果公布:化工厂被责令限期整改,罚款五十万元;环保局两名干部被问责;青山镇受污染群众获得共计两百万元的赔偿。同时,县政府承诺加强对所有企业的环保监管,建立有奖举报制度。

处理决定公布后,群众普遍满意,化工厂也保住了主要生产线,可谓双赢。但宁远清楚,这件事远未结束——林副县长表面赞同,心里恐怕已经记了他一笔。

晚上回到县里宿舍,宁远累得直接倒在沙发上。这四天他几乎没合眼,现在终于能喘口气了。手机响起,是沈若初。

“处理得很漂亮。”她开门见山,”既维护了群众利益,又没把企业一棍子打死,还给了相关人改过的机会。我爸都说你处理得有水平。”

宁远一惊:”沈书记也关注这事了?”

“当然,群体性事件省里都会关注。更何况…”沈若初顿了顿,”赵国斌给省委打了报告,说永林县环保事件暴露了基层治理问题,暗示沈…省里用人不当。”

原来如此。宁远这才明白,自己无意间成了高层博弈的一枚棋子。

“若初,我是不是给你父亲添麻烦了?”他内疚地问。

“恰恰相反。”沈若初轻笑一声,”你妥善处理了危机,还找到了平衡点,证明了他的眼光。对了,周末有空吗?我正好要去永林调研。”

宁远心头一跳:”你要来?”

“嗯,省里安排的县域经济调研,我带队。”沈若初语气轻松,”公事公办,不会有人说什么的。”

挂断电话,宁远站在窗前,望着县城稀疏的灯火。沈若初要来了,虽然是公务,但他心里仍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期待。这段时间的压力、疲惫,似乎都在这个好消息面前变得微不足道了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