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力文学
小说推荐超给力

第2章

时间如白驹过隙,很快学期便过去了大半,这期间有许多的流言蜚语环绕在林未的身边,但是她都充耳不闻,每天都在忙着与化学实验和数据较劲,不是在赶专业课,就是泡在图书馆里学习。

可就是这样,意外也还是出现了。

当林未的指尖在实验报告的“数据结论”栏停住时,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。

那张她熬夜算出的“乙酸乙酯合成产率”数据单,原本清晰写着“68.3%”,此刻却被人用蓝色钢笔改成了“38.3%”,墨迹边缘还带着刻意模仿她笔迹的颤抖——这是明天要交给王老师的期末实验考核报告,占总成绩的30%。

自习室里很静,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。林未盯着那个被篡改的数字,眼前突然闪过张琪昨天下午的眼神——她趁自己去接水时,曾坐在这个位置上,手里转着一支和报告上同色的钢笔,笑得意味深长。

“怎么了?” 沈砚的声音从旁边传来。他刚做完一套《物理化学》模拟题,草稿纸堆得有半尺高,抬头时额前的碎发滑下来,遮住了一点眼睛。

林未把报告推过去,指尖在发抖:“我的数据……被改了。”

沈砚拿起报告,目光落在那个刺眼的“3”上。他的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摩挲,很快发现了破绽——修改的数字下面,隐约能看出原笔迹的压痕,而且“3”的起笔角度和林未一贯的斜钩写法完全不同。

“王老师知道你的预实验数据。” 他放下报告,语气很稳,“上周你在实验课上汇报过初步结果,当时记在黑板上的是67.9%,误差在合理范围。”

林未愣了愣。她确实在小组讨论时说过预实验数据,但当时班里闹哄哄的,她以为没人在意,没想到沈砚记住了,连小数点后一位都没差。

“可报告上的最终数据……” 她咬着唇,声音发涩。期末考核很严格,一旦被认定为“数据造假”,不仅这门课会挂科,还会记入档案。

“重新写一份。” 沈砚起身从书包里拿出一叠新的实验报告纸,放在她面前,“我记得你昨天在草稿纸上写过计算过程,抄下来很快。”

林未这才想起,自己昨晚算数据时,曾把每一步公式推导都写在活页草稿本上,就夹在《有机化学》课本里。她慌忙翻出来,果然看到那页写满了乙酸乙酯产率的计算式,最后一行还潦草地画了个对勾,标注着“23:47完成”。

“谢谢……” 她拿起笔,眼泪却突然掉了下来,砸在新的报告纸上,晕开一小片墨迹。

这是她第一次在沈砚面前失态。从被嘲笑“文科生学不会滴定”,到容量瓶被摔碎,再到现在的报告被篡改,那些积攒了很久的委屈和无助,在这一刻突然决堤——她不明白,自己只是想好好完成学业,为什么总有人用这样阴暗的方式来阻挠。

沈砚没说话,只是从笔袋里拿出一包纸巾,放在她手边,然后转身去帮她接了杯温水。玻璃杯放在桌上时,发出轻轻的一声响,像在说“别慌”。

林未擦干眼泪,重新计算数据。沈砚坐在旁边,没有再看她,只是翻开自己的实验报告,笔尖却停在纸页上没动——他在等她,用这种沉默的方式,给她留出专注的空间。

凌晨一点的自习室,只剩下他们两个人。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,在林未的报告纸上投下一片清辉,她抄完最后一个公式时,发现沈砚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,手臂下压着她那份被篡改的报告,像是在替她挡住那些看不见的恶意。

第二天交报告时,王老师果然注意到了两份数据的差异。他拿着林未重新提交的报告,又翻出上周的实验记录册,眉头渐渐松开:“68.2%,和预实验吻合,不错。” 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站在后排的张琪,语气沉了沉,“以后谁再敢动别人的报告,直接按作弊处理。”

张琪的脸瞬间白了,头埋得很低。林未回头时,正撞见沈砚把那份被篡改的报告悄悄塞进了自己的书包——他替她保存了证据,却没有当众揭穿,给了所有人留有余地。

那天下午,林未在图书馆的“专业参考书区”找到了一本《有机合成实验技巧》。翻开扉页时,一张便签掉了出来,上面是沈砚的字迹,写着几行字:

“乙酸乙酯提纯时,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可以减少乳化现象(P47);

你的冷凝管水流方向接反了,正确应该是‘下进上出’(实验台左侧有示意图);

这本书的第三章有你说过不懂的‘折光率计算’,例题很详细。”

字迹是他惯有的工整,末尾还画了个简单的烧杯图案,里面装着半杯冒着热气的液体,像在给她递一杯暖手的茶。

林未捏着那张便签,站在书架前,突然觉得眼眶发热。她想起这几个月来,沈砚从未说过“我帮你”,却总在最关键的时刻,用他的方式给她支撑——是背元素周期表时恰到好处的提醒,是被流言包围时那句“你在努力”,是现在这张写满细节的便签。

她把便签夹回书里,转身时,正好看到沈砚从阅览区走出来。他抱着一摞《结构化学》的书,看到她时,脚步顿了顿。

“谢谢你的便签。” 林未走上前,声音很轻,却很清晰。

沈砚的耳尖好像红了,他低下头,翻了翻手里的书:“那本书……你要是没看完,我可以先不借。”

“我看完了。” 林未笑了笑,这一次,她的嘴角扬起得很自然,“里面的例题很有用,我都看懂了。”

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照进来,落在两人之间的空地上,像铺了一层金色的碎光。林未突然明白,所谓的逆袭,从来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——总有人会看到你的努力,用他们的方式,陪你走过那些难走的路。

她回到宿舍时,张琪正收拾东西,说要搬到隔壁宿舍去住。经过林未身边时,她停顿了一下,低声说:“对不起。” 声音很轻,像怕被人听见。

林未没回头,只是整理着桌上的实验报告:“以后别这样了。”

有些伤害不需要原谅,但也不必记恨。她的精力,要留给更重要的事——比如下周的《分析化学》测验,再比如那个藏在心里的专升本目标。

台灯亮起时,林未在笔记本的扉页上,又添了一行字:

“微光汇聚,亦可成炬。”

窗外的夜色很深,但她知道,自习室的灯还亮着,像一颗等待黎明的星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