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力文学
小说推荐超给力

艺之神小说的所有章节都能在哪里免费读到?

艺之神》是由作者“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”创作编写的一本连载古言脑洞类型小说,宫束班民间艺人是这本小说的主角,第15章是这本书的最新章节,已更新123661字。主要讲述了:要说咱宫束班在神农爷那会儿造水车的糗事,那得从一场把河床晒出裂纹的大旱说起。那会儿部落里的谷子刚抽穗,太阳跟个大火球似的挂在天上,地里的土硬得能硌掉牙,神农爷蹲在田埂上薅了把快蔫死的禾苗,眉头皱得能夹…

艺之神小说的所有章节都能在哪里免费读到?

《艺之神》精彩章节试读

要说咱宫束班在神农爷那会儿造水车的糗事,那得从一场把河床晒出裂纹的大旱说起。那会儿部落里的谷子刚抽穗,太阳跟个大火球似的挂在天上,地里的土硬得能硌掉牙,神农爷蹲在田埂上薅了把快蔫死的禾苗,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:“再不想办法引水,今年的收成就得喂麻雀了。”

这话传到三柱子班主耳朵里,他正蹲在河边看徒弟阿木用陶罐舀水——阿木舀得急,半罐水没等提上岸就晃没了,裤腿湿得像刚从河里捞出来。三柱子一拍大腿:“咱给河装个‘自动舀水机’!”

“自动啥?”阿木叼着根草棍眨巴眼。

“就是让水自己往田里跑!”三柱子指着河面上漂着的烂木头,“你看那木头,水一冲就转,咱给它绑上竹筒,转一圈不就舀一筒水?”

这话听得一群徒弟眼睛发亮,当天下午就扛着斧子冲进了树林。等神农爷带着几个长老来看热闹时,河岸边已经堆了几十根歪歪扭扭的树干,三柱子正指挥阿木用藤条把圆木片串成个大圆盘,那圆木片薄的薄厚的厚,有片居然还带着树皮,活像串歪瓜裂枣。

“班主,这玩意儿能转?”负责削竹筒的阿瓢举着个底漏了的竹筒问——他为了让竹筒装水多,把口削得太大,底没撑住裂开了。

“咋不能转?”三柱子往自己做的木轴上抹猪油(据说是从祭祀用的肥猪肉上刮的),“咱把这圆盘架在河边,让水流冲着转,竹筒一沾水面就舀水,转到上头再往下倒,顺着木槽流进田里,齐活!”

一群人七手八脚把圆盘架起来,那架子是用三根歪脖子树搭的,看着跟打摆子似的晃悠。阿木自告奋勇站在水里推圆盘,刚使劲,“咔嚓”一声,穿木轴的孔钻偏了,圆木片瞬间散了架,有片带着树皮的木片直接飞出去,拍在赶来围观的小屁孩脸上,把人糊了满脸木屑。

“哎哟!”小屁孩抹着脸哭,旁边的大人笑得直捶大腿。三柱子却蹲在水里捡木片,指着散架的圆盘乐:“你看你看,木片太轻才被冲飞的!下次咱往木片上绑石头!”

第二天这群憨货还真找来几块鹅卵石,用藤条捆在木片上。这次圆盘倒是没散架,可沉得像块石头,水流冲不动,阿木跳进水里蹬了半天,圆盘才慢悠悠转了半圈,绑着的竹筒刚舀满水,石头没绑牢“扑通”掉水里,溅了蹲在岸边看的神农爷一身泥。

“三柱子!”神农爷抹着脸上的泥,嘴角却憋不住笑,“你这是造水车还是填河呢?”

三柱子挠着头嘿嘿笑:“神农爷您别急,咱再改改——石头太重,换陶片!”

结果换了陶片更糟。阿瓢烧的陶片薄得像纸,绑在木片上看着挺精巧,圆盘一转,陶片“啪嗒”撞在木架上,碎成了八瓣,陶渣子溅得满河都是。有片碎陶片还弹起来,正好卡在三柱子的发髻里,他浑然不觉,还叉着腰指挥:“再烧厚点!烧得跟吃饭的陶碗一样厚!”

就这么折腾了五天,部落里的陶土都快被他们用完了,总算做出个能转三圈的“半成品水车”。那天正好部落里的人都来看热闹,圆盘刚转起来,绑在木片上的竹筒“哗啦”倒出水,顺着挖歪了的木槽流——不是流进田里,而是全浇在了蹲在旁边抽烟袋的长老头上。

“好你个三柱子!”长老抹着满头的水,烟袋锅子都泡湿了,“你这水车是给老夫洗头的?”

人群里爆发出能掀翻屋顶的笑声,有个小孩笑得太使劲,一头栽进旁边的泥坑里,变成了泥猴。三柱子也跟着笑,笑到一半突然拍大腿:“槽挖歪了!往左边挪三尺!”

一群人又七手八脚挪木槽,这次阿木不小心踩断了支撑木槽的树枝,木槽“哐当”砸在水车圆盘上,把好不容易转顺溜的圆盘砸得歪向一边,正好卡在河底的石头上。三柱子急得跳进水里去掰,结果脚下一滑,整个人骑在了圆盘上,被卡住的木片硌得龇牙咧嘴,活像只被夹在树杈里的猴子。

“班主!您快下来!”徒弟们笑得直不起腰,伸手去拉,结果拉错了藤条,把捆着木片的绳子拽松了,几片木片带着竹筒“哗啦啦”掉下来,正好扣在三柱子的脑袋上,其中一个竹筒里还剩着水,顺着他的脖子往下流,把他淋成了落汤鸡。

这时候神农爷走过来,指着卡在河里的水车残骸,突然哈哈大笑:“三柱子,你这水车虽然漏得比舀得多,但那木片转起来舀水的法子,倒是个好主意!”他蹲下来捡起一片没碎的木片,“别绑陶片石头了,把木片削成勺子形试试?”

三柱子眼睛一亮,顾不上擦脸上的水,爬起来就喊:“快!砍木头!削勺子!”

这次他们把木片削成了歪歪扭扭的勺子样,没绑任何重物,直接钉在圆盘上。等重新架起来,水流一冲,圆盘“咕噜咕噜”转得飞快,勺子形的木片舀起水,转到上头时“咚”一声倒进水槽——虽然一半的水都洒在了半路上,但真有一小股水流进了田里!

“成了!”阿木跳起来欢呼,结果没站稳,一屁股坐在水里,溅了周围人一身水花。

人群里的笑声变成了叫好声,刚才被浇了一头水的长老摸着胡子说:“这群憨货,总算做对了件事!”

后来这水车又被改了八次,每次都闹出些笑话——阿瓢为了让木片好看,在勺子边上刻花纹,结果舀水更少了;铁蛋(那会儿还是小徒弟)偷偷往水里扔树枝,想让水流更急,结果树枝缠在圆盘上,把水车逼停了;三柱子自己则琢磨着给水车装个摇把,结果摇把安反了,变成了人摇水车,比直接舀水还累。

但就这么磕磕绊绊,咱宫束班总算把“让水自己跑”的点子变成了真。现在宗门的老祠堂里,还摆着个用老木头刻的小水车模型,车身上刻着歪歪扭扭的三个字:“漏水车”。守祠堂的老人总说,当年那笑声比水流声还响,也就是这群笑得直不起腰的憨货,才敢在连轮子都没普及的年月,琢磨着让水听人的话——有时候啊,笨办法里藏着的,恰恰是最聪明的胆子。

小说《艺之神》试读结束!

微信阅读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