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力文学
小说推荐超给力
青藤街的暖阳周明远,青藤街的暖阳小说免费阅读

青藤街的暖阳

作者:麦冬1234

字数:150140字

2025-08-05 08:23:03 完结

简介

想要找一本好看的年代小说吗?那么,青藤街的暖阳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。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麦冬1234创作,以周明远为主角,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。目前,小说已经完结让人期待不已。快来阅读这本小说,150140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!

青藤街的暖阳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
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青藤街的屋脊,杂货铺门口就排起了小小的队伍。街坊们手里都捧着个小盒子或布包,脸上带着期待的神情,时不时踮脚往屋里望。林小满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,站在门槛边给大家登记,青藤猫蹲在他脚边的玻璃罐上,尾巴有节奏地轻晃着。

“王爷爷,您的玻璃珠都包好了吗?”少年接过布包,在本子上认真写下“老王头:3颗蓝珠,1颗猫眼石”。修鞋摊的老王头嘿嘿笑:“都用软布包着呢,这可是我年轻时给媳妇买的定情信物,现在捐给博物馆,也算发挥余热。”

李奶奶颤巍巍地捧着个铁皮盒排在后面,盒子里铺着红绒布,摆着颗鸽子蛋大的透明珠子:“这是我老伴当年跑船带回来的,说在海里泡过的珠子能聚光。晓棠丫头要做风铃,这颗挂在最中间准好看。”青藤忽然跳下罐子,用脑袋蹭了蹭李奶奶的裤腿,像是在点赞。

周明远在柜台后忙碌着,把街坊们送来的玻璃珠分门别类放进罐子里:红色的放一罐,蓝色的放一罐,带花纹的单独放,裂了缝的星星珠被他摆在最显眼的位置。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珠子上,折射出的光斑在墙上跳跃,像无数只调皮的蝴蝶。

“周叔,已经收了28户的珠子啦!”林小满跑进来报数,鼻尖沾着点灰尘,“张奶奶说她女儿在外地,要寄一箱玻璃珠回来,让咱们等着。”周明远点点头,拿起颗带着月牙纹的珠子:“这是你张奶奶结婚时的嫁妆,当年她总偷偷拿出来给孩子们看。”

正说着,赵叔骑着自行车“哐当”停在门口,车后座绑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。“周老哥,大收获!”他解开麻袋绳,倒出一堆亮晶晶的玻璃珠,“邮局的老伙计们听说要建玻璃珠博物馆,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捐出来了,这里面还有颗民国时期的老珠子呢!”

周明远拿起那颗老珠子,珠体呈淡淡的琥珀色,里面裹着片干枯的花瓣,在阳光下能看清细密的纹路。“这是栀子花!”林小满惊呼,“和林婶照片里戴的一样!”赵叔凑过来看:“还真是!说不定是当年哪个姑娘藏在珠子里的信物。”

阿哲背着画板来帮忙时,正好撞见这一幕。他掏出速写本,飞快地勾勒下玻璃珠里的栀子花:“要把它画进壁画里,和林婶的照片放在一起。”他指着墙角堆成小山的玻璃珠,眼睛亮晶晶的,“等风铃做好了,风吹过时,这些珠子肯定会发出不同的声音,像在讲故事。”

周明远忽然想起什么,转身爬上阁楼,抱下来个落满灰尘的木箱。打开一看,里面是满满一箱玻璃珠,有周磊小时候玩的,有林慧攒的,还有苏晓棠当年留下的,每颗珠子下面都压着张小纸条,写着收到的日期和故事。

“这颗是磊磊五岁时捡的,说像天上的星星。”周明远拿起颗蓝珠子,纸条上是林慧的字迹:“1990年6月1日,磊磊在槐树下捡到,哭着要送给晓棠妹妹。”林小满看着纸条,忽然说:“周磊哥哥肯定早就知道,晓棠姐姐会回来做风铃。”

阿哲把这些带纸条的珠子单独放在一个锦盒里:“这些要放在博物馆最中间,旁边配上故事卡,让游客知道每颗珠子的来历。”他掏出手机给珠子拍照,“我要发朋友圈征集玻璃珠故事,让更多人知道青藤街的温暖。”

中午时分,苏晓棠突然带着两个同事出现在杂货铺门口。她穿着浅色工装服,裤脚沾着点泥渍,看到满屋的玻璃珠眼睛瞬间亮了:“大家动作真快!我还说下午来组织征集呢。”跟来的年轻设计师小王举着相机不停拍照:“周叔,这些珠子太有故事感了,比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还珍贵!”

另一位女设计师小李打开速写本:“晓棠说青藤街的玻璃珠是‘时光的眼睛’,我今天算见识到了。这些珠子能不能借我们拍组照片,放进方案册里?”周明远笑着点头:“随便拍,能帮上忙就好。”

苏晓棠蹲在玻璃罐前,拿起那颗裹着栀子花的老珠子,指尖轻轻摩挲着:“这颗珠子和我方案里的‘时光胶囊’想法不谋而合。我打算在风铃长廊尽头埋个胶囊,把今年的玻璃珠和街坊们的故事放进去,约定五十年后打开,看看青藤街的变化。”

“好主意!”李奶奶拍着手说,“我要写封信给五十年后的自己,告诉她青藤街现在多热闹。”老王头也跟着起哄:“我把修鞋锥子放进去,让后人看看老手艺。”街坊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,小小的杂货铺里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
苏晓棠打开笔记本,认真记录着大家的想法:“玻璃珠风铃长廊要分三段,第一段挂孩子们的珠子,代表希望;第二段挂长辈们的珠子,代表传承;第三段挂在外游子寄来的珠子,代表牵挂。每段风铃下都装感应灯,晚上会亮起不同颜色的光。”

她指着图纸上的标记:“这里要建个‘许愿墙’,游客可以写下心愿塞进玻璃珠里,挂在长廊上。等珠子挂满了,就做成新的展品放进博物馆。”林小满立刻举手:“我要写‘希望青藤街永远不拆’!”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。

小王在一旁用卷尺测量玻璃珠的尺寸:“我们要根据珠子的大小设计挂钩,保证每个珠子都能安全悬挂,还能随风转动。”小李则在给珠子编号拍照:“这些珠子的故事要整理成文字,刻在风铃旁的石板上,让游客边走边看,边听边想。”

周明远给大家泡上热茶,看着苏晓棠和同事们忙碌的身影,忽然觉得心里无比踏实。林慧生前总说“青藤街的孩子都是一家人”,现在看着晓棠带着专业团队回来建设老街,看着街坊们踊跃参与,他知道这份情谊从未走远。

下午,苏晓棠带着团队去考察风铃长廊的选址。林小满和阿哲当向导,街坊们自发跟在后面帮忙:张大姐搬来梯子,老王头拿来锤子,李奶奶提着水壶给大家送水。青藤猫像个小哨兵,跑前跑后地勘察地形,时不时停下来对着某个角落“喵”一声。

“就从这里开始,沿着老槐树到壁画前,再拐到杂货铺门口。”苏晓棠用白石灰在地上画着线,“这条路线串联起青藤街的三个标志性地点,走完全程正好能看完老街的故事。”她指着老槐树下的位置:“这里要做个圆形的风铃阵,用最大的玻璃珠做中心,像朵盛开的花。”

小王用无人机拍摄全景:“从空中看肯定像条发光的项链,缠绕在青藤街的脖子上。”小李则在记录土壤情况:“要先加固地基,保证挂钩能承受风铃的重量,还要做好防水防锈处理。”阿哲在旁边画速写:“我要把风铃长廊的效果图画出来,贴在壁画旁让大家看。”

林小满蹲在地上,用玻璃珠沿着石灰线摆了一排:“这样就是风铃长廊啦!”阳光透过珠子,在地上投下串彩色的光斑,像条流动的彩虹。苏晓棠看着这排珠子,忽然想起小时候和周磊在这里跳房子的场景,眼眶微微发热。

考察结束时,苏晓棠把一个精致的木盒递给周明远:“周叔,这是我托人找的特殊玻璃珠,里面封存着青藤街的土壤和空气,要挂在风铃阵的中心。”打开盒子,颗透明的大珠子躺在红绒布上,里面能看到细小的土壤颗粒和气泡,在阳光下像个小小的宇宙。

“太神奇了!”林小满惊叹,“里面真的有青藤街的味道!”苏晓棠笑着说:“等风铃做好了,这颗珠子会随着风转动,让青藤街的气息永远留在风铃里。”周明远小心地合上盒子:“我会好好保管,等安装那天亲自挂上去。”

街坊们依依不舍地送苏晓棠离开,李奶奶塞给她一包刚炒的南瓜子:“路上吃,补充体力。”老王头把修好的卷尺还给小王:“下次来带上图纸,我给你们当免费劳力。”张大姐拉着小李的手:“姑娘有空来我家吃饭,尝尝我的手艺。”

苏晓棠握着大家的手,感动得说不出话。她回头望了眼青藤街,老槐树上的红绸带在风中飘扬,壁画前的街坊们还在忙碌,杂货铺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,一切都像幅温暖的画。她在心里默默约定:一定要把青藤街改造成大家期待的样子,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牵挂。

傍晚,周明远和林小满把所有玻璃珠搬到阁楼,分门别类地放进木箱,贴上标签。青藤猫趴在最高的箱子上,像个尽职尽责的守卫。阁楼的天窗透进最后的霞光,照在珠子上,反射出的光斑在天花板上晃动,像无数个跳动的音符。

“周叔,您说五十年后,我们还能来看风铃吗?”林小满抱着膝盖坐在地上,看着那颗封存着土壤的珠子。周明远摸着他的头:“肯定能。就算我们不在了,这些珠子会记得,这面墙会记得,青藤街的每一块石板都会记得我们今天的约定。”

阿哲带着壁画效果图来告别,画中的风铃长廊在夕阳下闪着光,每个玻璃珠里都画着不同的场景:周磊在槐树下弹珠,林慧在铺子里微笑,苏晓棠在考察地形,街坊们在晒太阳。“我把今天的场景都画进去了。”阿哲指着画中的日期,“2025年10月15日,青藤街约定的日子。”

周明远把效果图贴在阁楼的墙上,旁边是苏晓棠的方案图和街坊们的玻璃珠清单。三个不同的画面却讲述着同一个故事:关于守护,关于传承,关于一群人用爱和记忆,为老街编织的温暖未来。

夜幕降临时,杂货铺的灯光亮了起来。周明远坐在老座钟旁,看着墙上跳动的光斑,忽然想起林慧常唱的童谣:“青藤长,珠子亮,风吹过,响叮当……”他轻轻拨动钟摆,清脆的“滴答”声和远处传来的风声交织在一起,像风铃长廊提前响起的歌谣。

林小满趴在柜台上睡着了,手里还攥着颗小小的玻璃珠。青藤猫蜷在他身边,发出均匀的呼噜声。周明远给他们盖上毯子,拿起那颗封存着土壤的珠子,对着月光轻轻摇晃。珠体里的土壤和气泡缓缓流动,像是青藤街的时光在慢慢沉淀,又在悄悄生长。

这夜,青藤街的梦里,有玻璃珠风铃在轻轻歌唱,有五十年后的约定在静静等待,有无数双期待的眼睛,盼着风铃长廊建成的那天,盼着青藤街的故事,能在时光里,永远闪亮,永远温暖。而那些被小心收藏的玻璃珠,早已在每个牵挂者的心里,串成了最珍贵的项链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