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
朱高爔那番关于“黄金之海”的描述,像是一把烈火,瞬间点燃了朱元璋一家三口内心最深处的渴望。
那是一种对钱财,近乎疯狂的渴望!
朱元璋的眼前,甚至已经出现了幻觉。
他仿佛看到的,不再是乾清宫里冰冷的地砖,而是一座座由金银堆砌而成的山峦,闪烁着让他目眩神迷的光芒。
外人只知他大明开国皇帝威风八面,君临天下。却无人知晓,他这个皇帝,当得有多么“穷酸”!
大明初立,百废待兴。
为了让天下百姓能尽快从战乱中恢复过来,他这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,将田税定在了三十税一,甚至更低的水平。
这个税率,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之最!
可百姓是能休养生息了,他的国库,却常年处于一种捉襟见肘的窘迫状态。
军国大事,哪样不要钱?
赈济灾民,哪样不要钱?
官员俸禄,哪样不要钱?
他朱元璋,为了省钱,贵为天子,却过着堪比苦行僧的日子。
宫里的用度一减再减,自己的龙袍破了都舍不得换,让皇后缝缝补补继续穿。
说到皇后……朱元璋看了一眼身旁的妻子,心中更是涌起一阵愧疚。
想当初,国库最空虚的时候,他的妹子,这位大明最尊贵的女人,竟要亲自带着坤宁宫的所有宫女,日夜不停地做女工,纺纱织布,拿出去变卖,以补贴那可怜的财政!
帝后如此,国家之贫瘠,可见一斑。
他难道不知道钱在哪里吗?
他知道!
那些盘踞在江南的士绅豪族,一个个富可敌国!
只要抄了其中几家,他国库都能瞬间充盈起来!
但他不敢!
至少现在不敢!
大明江山初定,根基不稳。
这些士绅豪族,与朝堂上的文官集团,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他们掌握着地方的舆论与大部分财富。
若是贸然对他们动手,激起整个士绅阶层的反弹,后果不堪设想,甚至可能会动摇国本!
他只能忍。
可现在,朱高爔,他的好圣孙,却为他指出了一条,既能富国强兵,又不必与士绅集团立刻撕破脸的康庄大道!
一条流淌着黄金与白银的,通往大海的康庄大道!
这一刻,朱元璋的心,彻底火热了起来!
朱标同样心潮澎湃。
他身为太子,时常辅佐父皇处理政务,对大明财政的窘境,体会得比谁都深。
他有无数利国利民的构想,却都因为一个“钱”字,而被迫搁置。
若是有了钱,大明的发展,将会何等迅速?!
他再也按捺不住,上前一步,看着朱高爔,用带着一丝颤抖的声音问道:
“高爔,那……我们这洪武朝,能否……搞下西洋?”
此言一出,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眼神,也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一般,死死地落在了朱高爔的身上。
他们,当真是穷怕了!
面对三双充满了渴望与期盼的眼睛,朱高爔先是肯定地点了点头。
“嗡!”
朱元璋的脑袋里,像是炸开了一朵烟花,巨大的喜悦让他几乎要跳起来!
可以!
他的圣孙说可以!
然而,还不等他的喜悦完全绽放,他便看见,朱高爔又缓缓地,摇了摇头。
这一点头,一摇头,瞬间让朱元璋一家三口,从狂喜的云端,跌落到了困惑的谷底。
这是……什么意思?
“你这小子,又点头又摇头的,到底啥意思?!”
朱元璋性子最急,忍不住当场喝问道,“能搞,还是不能搞,给咱一句准话!”
朱高爔苦笑着解释道:“皇爷爷,孙儿的意思是,下西洋这件事,在洪武朝,可以搞。但,不是现在。”
“为何不能搞?”这次追问的,是同样心急的马皇后。她太想改变如今这种帝后带头做针线活的窘境了。
朱高爔叹了口气,道出了两个最核心的难题。
“第一,时机不对。”
“如今我大明沿海的海外贸易,虽有海禁,但实际上,都以走私的形式,被江南那些士绅豪族所垄断。”
“我们若是贸然开启官方贸易,等于是要从他们嘴里抢食,必然会遭到他们明里暗里的疯狂阻挠。”
“当然,这还不是最关键的。”
朱高爔的目光,扫过三人,说出了那个最扎心的事实。
“最关键的是,皇爷爷……我们,没钱。”
“想要开启下西洋的伟大航程,我们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、足以碾压任何海上势力的无敌舰队。”
“我们要建造如同山岳一般、能抵御狂风巨浪的宝船。而无论是造船,还是招募水手,训练军队,都需要一笔无比庞大的启动资金。”
“我们,连这第一笔钱,都拿不出来。”
闻言,朱元璋一家三口,像是被戳破的气球,瞬间蔫了下去。
是啊,没钱。
说一千道一万,还是没钱!
东南的士绅豪族,他们不放在眼里。
只要他们下定决心,那些只知道勾心斗角的士绅,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。
但是,没钱,却是天大的问题!
这是一个死结,一个无法绕开的死循环!
看着三人脸上那无法掩饰的、深深的失望,朱高爔知道,火候已经到了。
就在他们万念俱灰之际,朱高爔却话锋一转,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,缓缓说道:
“不过,虽然现在没钱。”
“但我,可以在半年之内,让洪武朝,获得一大笔足以开启航海时代的……金银!”
话音落下,乾清宫内,万籁俱寂。
朱元璋、马皇后、朱标,三人脸上的失望,还未褪去,便被一种极致的、荒诞的、不敢置信的表情所取代。
他们呆呆地看着朱高爔,感觉自己的耳朵,好像是出了问题。
幻听!
一定是幻听了!
半年之内?
获得一大笔金银?
这怎么可能?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