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崇祯:开局传送门上交华夏》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,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,推动了情节的发展,同时引出了朱由检的故事,看点十足。《崇祯:开局传送门上交华夏》这本连载历史脑洞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1章,已经写了144997字,喜欢看历史脑洞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。主要讲述了:“真舒服啊!”对古人来说,尤其是北方人,洗澡真的是一件难得的事儿。就算朱由检这个皇帝,也已经大半个月没洗澡了。一方面是因为懒,卫生观念落后;另一个方面也是条件不允许,万一洗个澡着凉了伤风感冒,在那个年…
《崇祯:开局传送门上交华夏》精彩章节试读
“真舒服啊!”
对古人来说,尤其是北方人,洗澡真的是一件难得的事儿。就算朱由检这个皇帝,也已经大半个月没洗澡了。
一方面是因为懒,卫生观念落后;另一个方面也是条件不允许,万一洗个澡着凉了伤风感冒,在那个年代很可能半条命就没了。
而来到现代,光滑洁白的浴缸,干净雪亮的洗浴用品,让朱由检一下就喜欢上了洗澡,甚至还在浴缸里睡了一个小时。
等他换上胸口绣着龙纹的唐装,别提多爽快了。
“皇爷,这些后世之人倒是会选,这上边的五色神龙倒是和您的龙袍差不多。”王承恩赔着笑,帮朱由检穿上。
朱由检再穿上裤子,系上雪亮的L型腰带,来到镜子面前一照,左右看看,自己也颇为满意。
王承恩又笑道,“陛下,您这一穿,倒是和后世之人也差不多。”
“确实。”朱由检点点头。
不知不觉中,他的审美也开始改变,以后世的装饰为美。“和后世之人差不多”,在朱由检听来就是一句赞美的话。
“你也换上。”朱由检把自己头发盘起来,又提醒道。
“好嘞。”当下,王承恩也换上给他准备的衣服,是一套合身的中山装,看上去不像个公公,倒是像个退休老干部。
朱由检笑道,“还不错,你也有模有样的。”
正在此刻,外边有人敲门。
朱由检亲自过去打开门。外边王汉忠吃惊道,“陛下您怎么亲自给我开门了?”
朱由检笑道,“朕虽然是皇帝,可也不是那种四体不勤之人,开门又算是什么?”
“那我真是荣幸。”
王汉忠又道,“下午的日程安排好了,沈主任已经在下边等着了。”
“那就走吧。”朱由检回头看看他穿来的龙袍。对古人来说,一件袈裟都要传三代,何况是龙袍。
“没关系,我们会安排人收拾的。”
听这一说,朱由检也不多说,带着王承恩出门,乘坐电梯下楼。
到了大堂,看着满地雪亮的大理石,朱由检胆气也壮了许多,伸出黑色发亮的皮鞋,走在红地毯上。
“陛下,下午依然是我陪你参观。”沈长河早就在等待了。上车之后,又道,“我们后世社会形势也很复杂,所以您的事情要保密,出去之后我就称您为朱先生,王公公就是王总管,简称王总。”
朱由检点点头,也没提出反对意见。
车队驶出国安总局,直奔城外顺义方向。
看着宽敞的道路,两侧无数的高楼,车辆在飞驰。朱由检没有再问什么“发冻鸡”的问题,他现在知道了,那些都是高科技。
“这路这房子,可真好啊!”王承恩突发奇想问道,“沈主任,后世之人都住这么好的房子嘛?就没有那些穷困潦倒家徒四壁的百姓?”
在大明也有好房子,虽然设施没有那么先进,但是小桥流水,也是住得很舒适。同时,更多的穷苦百姓则是住在破旧的茅草房子中。
王承恩不相信,后世之人难道个个有钱,没有贫穷困苦之人?
沈长河道,“我们国家目前有十五亿人,就是十五万万人。在八年前,咱们就已经宣布,全民脱贫,就是彻底消灭了贫困户……”
“怎么可能?”朱由检惊呆了。
就算是历史上的盛世,也不可能彻底消灭贫困。要知道后世有十五万万人,让这些人每个人都吃饱,一天都得消耗多少粮食啊!
如果让这些人吃饱穿暖,再有点小钱,都住上房子,那得要多少银子啊!
朱由检简直不敢想象。
沈长河又道,“当然了,虽然全面脱贫,但是也有个别的返贫现象,都是一些因病致贫因伤致贫的,对这些人,我们的国家和各级官府,也会提供低保,给他们一定的帮助。”
“善!天下大治,莫过于此啊!”朱由检不由得长叹,想想他大明的百姓,过得真的是太苦了。
王承恩道,“古书上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,耕者有其田,居者有其屋,没想到真的实现了!”
朱由检又摇头道,“不敢想,不敢想。后世的百姓,过得简直是神仙一样的生活啊。”
“也不能这样说。”开车的司机是科员郭嘉。他插嘴道,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。现在的百姓是不必像大明那样猪狗一样的生活,但现代依然是牛马一样的生活。我们现在的房子也很贵,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,就为买一套房子。三环四环之内的想都别想,能买个六环的屋子,就很满足了。”
郭嘉发个牢骚,倒是让朱由检感觉更加真实。他哈哈笑道,“郭科员,你若是愿意为朕效力,朕在皇城东赐你一座府邸。”
在崇祯朝,皇城旁的东城和西城,都是达官贵人集中居住的区域。
不过刚才还在发牢骚的郭嘉顿时拒绝道,“那还是算了。我可以去大明工作,但是最后我还是要回到现代,习惯了,哈哈,习惯了。”
朱由检不由得尴尬笑笑,心中暗道,果然后世之人宁可在后世当牛马,也不愿去我大明落户啊。
沈长河见朱由检当面挖人,也不计较,只是哈哈一笑,“陛下,有了我们相助,大明迟早也会发展起来的。”
“是是是。”
车行了大半个小时,最后驶入中储粮顺义粮库。这边早就有安排好的内部人员,带着朱由检等人一路视察,一路介绍,“这是我们中储粮的仓库,这是平房仓,一般储存4到6000吨粮食。那边高是叫浅圆仓,每仓可以存储一万吨粮食……”
朱由检听了暗自咋舌。
之前沈长河已经跟他介绍过,一吨就是两千斤。也就是说,眼前这一个浅圆仓,里边就装了两千万斤!
介绍人员又继续道,“目前我们顺义分公司这样的浅圆仓有五十个,都是满载状态……”
朱由检悄悄掰起手指一算,一个仓两千万斤,五十个仓,那是……十万万斤,十亿斤!
要知道崇桢末年,从南方漕运送到北方的粮食,一年也才四亿斤左右。
也就是说,这里储存的粮食,相当于大明漕运两年半输送的粮食。换句话说,这里储存的粮食,够大明京师和附近的省市,再加上边军,一起吃两年半。
这还不够,那名介绍人员继续道,“我们中储粮不但在顺义有粮库,在密云和八达岭都有粮库。在全国,我们中储粮有980多个粮库,存粮超过一亿吨。”
“一亿吨!”朱由检和王承恩已经瞠目结舌了,他们手指脚趾一起上也算不清。
沈长河低声道,“一亿吨,也就是两千万万斤。”
“两千万万斤!”王承恩愣了好一会儿,才暗中感叹道,“大明百姓都不用种粮食,坐吃十年也吃不完啊!”
如果是粮食代表了富足,那么钢铁就意味着发动战争的能力。
从中储粮出来,车队一行,又继续前往首钢集团冶炼工厂。
小说《崇祯:开局传送门上交华夏》试读结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