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皇孙: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,它的主角是朱政朱元璋,主要讲述了:此刻内心充斥着强烈的满足感,这才是完整的一家子模样呀!真乃是太好、好得很啊……妹啊,你在另一世界有所感知否?标儿已经喜欢上我们的麟儿啦!再给我们一些时日,定能妥善解决麟儿之事。随后将国家大权交予标儿,…
此刻内心充斥着强烈的满足感,这才是完整的一家子模样呀!
真乃是太好、好得很啊……
妹啊,你在另一世界有所感知否?标儿已经喜欢上我们的麟儿啦!
再给我们一些时日,定能妥善解决麟儿之事。
随后将国家大权交予标儿,便可赴你身边相伴!
只求再稍候片刻……
与此同时。
刚离开谨身殿的朱允炊,如同丢了魂魄一般,垂头丧气地朝东宫走去。
此刻,他的心情糟糕至极。
原本打算借此次机会有所表现,改变在祖父心中的印象,好让自己崭露头角。
却不曾想适得其反,闹出了笑话。
还被朱标狠训了一顿,令他倍受打击。
以前,他是朱标的长子,在吕氏正式成为皇后后,他又升为了嫡长子。
在诸多皇子皇孙之中,他是读书最为勤勉优秀的。
爷爷也曾多次褒扬他,备受重视。
但自朱政到来后,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。
他不仅挨了朱政的一顿毒打,
还失去了爷爷的宠爱,遭到疏远与遗忘。
从曾经被捧若明珠的骄子沦落为他人背后耻笑的对象。
如今,又当着爷爷和朱标的面,
被朱政全方位压制,光芒完全被对方掩盖……一想到这些。
朱允炊只觉心头似有万蚁啃噬般的痛苦难忍。
那强烈的嫉妒、不甘与怨恨交织的情绪涌现而出,
使他的表情都开始扭曲变形。
他不明白,为何爷爷会对那个卑贱的弃儿如此看重;也琢磨不出朱政到底比他强在哪里。
无论爷爷还是父亲都赞赏对方,却对自己横加指责痛骂。
可对这一切,尽管朱允炊满心愤懑,
却又无可奈何。
毕竟他所有的倚仗皆来自爷爷和父亲。
一旦失去长辈的庇护,
他就如提前展露于天地之间的小鸟雏,脆弱得无法抵御任何风雨的侵蚀。
不过,朱允炊忽然回忆起母妃吕氏那一脸宠溺慈爱的笑容,耳畔也似乎回响起她那些叮嘱的话语。
他紧紧咬牙,重新振奋起精神。
没错,即便朱政再得宠、再优秀又能怎样?只要听从母妃安排,学会忍耐!
忍下这些屈辱。
总有那么一天,他会把失去的一切全数索回!
到那时,他定要将今日承受的羞辱彻底洗清!朱允炊深吸一口气,调整状态振作起来。
接着回头厌恶地瞥了眼谨身殿,准备离开。
这时,紧跟着出来的朱允通走了过来,
脸上挂着献媚的笑容招呼道:
“二哥……咱们回去吧?”
……
“哼!”
朱允炊根本不屑理睬朱允通。
连看他一眼都觉得多余且浪费时间。
当下冷哼一声,便昂首挺胸独自离去,
毫无与朱允通同行之意。
见到这情形,
朱允通并未反驳,
对兄长的恶劣态度已是司空见惯。
只是默默地跟在身后。
然而,他目视朱允炊背影的眼神里,
却浮现出一股令人胆寒的阴险狠戾之色。
不过,这一切朱允炊全然未察觉。
他更不知道,
向来被自己轻视如废物般的弟弟竟然怀抱着和自己相似的想法——隐忍!
且看谁能忍到最后,最终成为真正的赢家!
次日,寅时将近。
伴随着三声净鞭脆响,
奉天殿大门瞬间开启,标志着今日早朝即将开始。
早已静候于殿外御阶上的百官文武齐刷刷地涌入大殿,
按序站定等候。
众人并没有等太久,
很快朱元璋携朱标缓缓出现。
伴随着稳健有力的步伐,一道身影从大殿侧方从容迈进,一步步登上阶梯。
内侍的声音随即在大殿回荡。
“天子驾到!太子殿下驾到!”
刹那间,满朝文武齐齐俯身叩拜。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声音如洪钟一般响彻大殿,整齐又有力。
朱元璋与朱标面不改色,对这样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。
朱标于御台站定后,朱元璋则缓缓走向高处的龙椅,安然落座。
尽管年纪已长,但他威严之气却丝毫未减,反而愈发浓烈。
慈祥的外表此刻完全被坚定自信取代,仿佛一位真正掌控全局的王者端坐在上,目光俯瞰群臣。
大明王朝中的佼佼者们——无论开国功臣、旧将勋贵或是新生力量,都毕恭毕敬地匍匐着膜拜这位君王。
面对这般恭敬,朱元璋脸上波澜不惊,仅轻抬手掌道:
“平身吧。”
一片应声:“谢陛下隆恩!”
官员们重又立直身子,却低垂着头颅,神色凝重且严肃。
然而在这表面平静之下,众人内心实则充满忐忑不安。
皆因今日早朝非比寻常,郭桓案这一震动全天下事件正悬于头顶。
数千名涉案官员被抓捕至诏狱等候裁决,其中许多人前些日子还在奉天殿内参与议政,甚至不乏位居高位者。
想到自己或许会被牵连进入新一场惨烈的清洗之中,他们怎能安坐?
随着时间推移,因朱元璋持续沉寂未语,那份焦虑愈加深重。
整个奉天殿如同被巨石压顶,连空气都令人窒息。
冷不丁,朱元璋眼中寒光一现,似在寻找目标吞噬,许久之后才以一句冷嘲开启局面:“朕这大明啊,还真是人才济济呢!”顿了顿又补充,“培养出来了一批优秀的官员,让朕忍不住想要鼓掌赞美一下呢。”随后转向朱标命令说,“标儿啊,就由你来告诉大家,这些优秀干部究竟做了什么‘好事’!”
朱标立刻躬身答道:“是,父皇。”
接着拿出一份记录,当众陈述:“此次调查发现,户部侍郎郭桓联手礼部尚书赵瑁,并且勾结各省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相关人等狼狈为奸,私吞公家财物。
目前查证确有四千二百多万石官粮遭侵吞,钱银涉及金额亦高达数千万两……以上皆有确实凭证,被告均已认罪无异议。”
听到这儿,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骤变,浑身冷汗直冒。
这么严重的大案子若摊上他们的皇帝,其后果可想而
现场众人冷汗直流,双腿不自觉地发起抖来,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祈祷:但愿朱皇帝莫要扩大打击范围,连累到自己。
毕竟,户部侍郎郭桓、礼部尚书赵瑁这些人,平日与大家往来频繁,谁敢打包票说自己与此事毫无瓜葛?一旦朱皇帝震怒,锦衣卫怎会分辨清白,多半一律严刑逼供再说。
即便是吏部尚书詹徽、兵部尚书茹瑞、刑部尚书暴昭等朝廷重臣,此刻心中也不免忐忑不安。
尽管他们是大明地位最高的官员,在朱皇帝眼中却不过如同待宰的羔羊,想要惩处不过是举手之劳。
经历了胡惟庸案与空印案后,还能侥幸活命的他们对此深有体会。
小说《大明皇孙: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》试读结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