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是李兴汉林小芸的小说财大气粗推荐给大家阅读,故事精彩纷呈,引人入胜,主要讲述了:略有些激动地从李兴汉手中接过了那个U盘,迫不及待地插进了办公室的电脑里查看了起来。两个文件夹出现在他的面前。他下意识地点开了放在前面的那个尾号标为0.98的【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】,然后直接翻到了对…
略有些激动地从李兴汉手中接过了那个U盘,迫不及待地插进了办公室的电脑里查看了起来。
两个文件夹出现在他的面前。
他下意识地点开了放在前面的那个尾号标为0.98的【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】,然后直接翻到了对于这份技术的简介内容。
“三明治结构叠片工艺,将正极/隔膜/负极单元堆叠层数提升至48层……”
“使用改性聚丙烯/铝塑复合膜作为封装材料……电解液注入量精确控制在±0.15ml容差范围……”
凌正辉越看,眼睛就睁得越大。
同样是李兴汉拿出来的技术资料,有【钴酸锂电池技术LCO001】的珠玉在前,他根本就没有去怀疑这份文件的真实性。
光看这份【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】的简要介绍,凌正辉就知道,这绝对是一份不输于【钴酸锂电池技术LCO001】的技术资料。
虽然这份资料,内容只不过是一种叠片封装工艺,但是能把叠片层数提高到48层,对聚合物电池的生产,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进步。
就他所知,国内目前在聚合物电池领域工艺最好的公司是欣旺达和德亚这两家。
他们的叠片工艺最多也就做到40层。
叠片层数提高了20%,意味着至少可以让聚合物电池的核心性能提高10%以上。
10%的性能提升,就能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领先一代。
在看过技术简介之后,凌正辉并没有继续往下看,而是抬起头看向了李兴汉,满脸的不可思议。
他越来越好奇李兴汉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团队了。
每次拿出来的技术,都能对国内的主流产品实现断层式的领先。
那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究竟领先了自己多少?领先了整个国内高校圈多少?
不过见李兴汉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,估计他并不知道给自己的资料究竟有多么强大。
苦笑着摇了摇头,凌正辉索性关闭了【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】的材料文件,打开了另一份【极片辊压控制系统】。
这份文件名称后面标出来的系数是0.96.
凌正辉猜测,这可能是李兴汉背后的神秘团队对技术资料的评级体系。
看完资料介绍后,果然印证了他的猜想。
这份【极片辊压控制系统】虽然比国内主流厂商有所领先,但也仅仅如此而已了。
不过这份技术正好是现在的星汉新能源能用上的技术。
如果能把这份技术应用到接下来的生产中,凌正辉预估电池正极的生产速度至少能够提高15%,正极生产成本能够降低8%左右,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。
见凌正辉把两份文件的简介看完之后就直接关闭了文件夹,李兴汉开口问道:“怎么样?这两份文件对现在的星汉新能源有帮助吗?”
凌正辉闻言点了点头。
“【极片辊压控制系统】是马上就能用上的,只需要跟辊压设备厂商那边联系,对设备进行适当的技术优化就行。能让厂里的生产效率提升一些,还能降低电极生产成本,具体效果还要等生产开始后才能看出来。
至于【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】,就要等到我们的聚合物电池生产开始后才能用上了。
不过想要用上这个工艺,我们得采购日本进口的叠片机才行,国产叠片机的精度肯定达不到工艺要求!”
听完凌正辉的建议之后,李兴汉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你到时候跟辊压设备厂商联系的时候,可以问一下他们对【极片辊压控制系统】感不感兴趣,我们可以授权给他们使用,具体授权费用我也不是很懂,你看着谈就是。
最好是能用这笔授权费把进口叠片机的钱赚到才好!”
听李兴汉如此说,凌正辉也是笑着点了点头,按他对行业现状的了解,一台能满足星汉新能源生产需求的叠片机价格,大概是在150万美元左右。
而【极片辊压控制系统】能够极大地提升辊压设备的市场竞争力,辊压设备生产厂绝对愿意出大价钱购买,不说多了,一年200万美元的授权费肯定是要有的。
说不定靠着这笔授权费,就能把生产聚合物电池的设备凑齐了!
想到这,凌正辉不由感慨起来,有技术就是牛逼呀!光靠授权费就够公司扩建升级了。
不像是当初雷东宝的时候那样,还得去银行贷款借钱才凑齐了生产设备。
有一个能随手掏出领先技术的老板,让他这个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当得底气十足。
“凌教授,公司交给你,我很放心,在待遇上也绝对不会亏待大家,我打算设立一个奖金池,奖金池的总量全厂所有员工年薪的30%,到年底按照贡献度进行发放。”
李兴汉拍了拍凌正辉的肩膀,又一个大饼甩了出去。
凌正辉闻言还算淡定,以他的技术水平,不管到哪里都能实现财富自由。
但是有一个如此巨大的奖金池,无疑能够激发下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极大降低他的管理难度。
在谢过李兴汉之后,凌正辉就带着装有两项技术的U盘离开了。
待凌正辉走后,李兴汉靠在原本属于雷东宝的宽大办公椅上,思考起了星汉新能源未来的发展。
星汉新能源有现在的局面,要归功于李兴汉抽出来的【钴酸锂电池技术LCO001】。
但是宝箱里开出来的技术是有随机性的。
李兴汉这次十连抽运气还算好,有两项技术跟电池生产相关,能让公司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。
但是这个领先也只是暂时的。
要是李兴汉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系统抽奖上,万一后面几次抽奖不出电池生产相关的技术,那星汉新能源就会陷入发展停滞状态。
这肯定是李兴汉无法接受的。
而且抽出来的技术也过于碎片化,通常只能在某项工艺上面做到领先,这样的领先只是在某个点上。
不像现在日韩新能源企业那样,是对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全面领先,这是一整个面的领先。
不只是新能源领域,这种国外对国内的领先,在2012年这个时间段,体现在各行各业。
想要把技术领先从单项工艺扩散到整个行业,又或者把单个行业的技术领先扩大成全国科技对国外的全面领先,光靠一个系统抽奖肯定是做不到的。
李兴汉一人之力,又如何及得上十数亿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。
抽奖系统可以用来突破一些关键的技术节点,指出科研的正确方向。
但是想要把企业做大做强,带领整个行业乃至全国科技产业进步,必须要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才行。
“是不是可以先建设一个技术研究院,以后抽出来的技术可以在研究院进行内部消化,等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吃透先进技术之后,再想办法进行改进提升,从而带动整体技术的进步?”
李兴汉如此思考着……
小说《财大气粗》试读结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