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国军工:重生1978,手搓歼10!》这本小说的男女主李干人设非常好,故事内容精彩纷呈,主要讲述了:李干还真的不是说说而已。当前以经济为中心的国策确定之后,军队需要忍耐,这一忍耐就是长达二十多年。国防工业系统里,除了重点项目,其余的纷纷下马,甚至一些重点项目都无法幸免。很快,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要生产…
李干还真的不是说说而已。
当前以经济为中心的国策确定之后,军队需要忍耐,这一忍耐就是长达二十多年。
国防工业系统里,除了重点项目,其余的纷纷下马,甚至一些重点项目都无法幸免。
很快,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要生产民用品来维持生计了。
“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”的比喻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。
最老牌的直升机制造厂就生产了一度风靡全国的微型面包车——松江面包。
不过,因为李干的原因,以985厂为核心聚拢了一批军工厂、研究机构,组成了一个松散的企业联合体,有大量外汇订单支撑,是能够为国家保留下精华部分的。
在这种前提下,未雨绸缪也好,军用车民用车一手抓也罢,就必须要着手开发新型越野车了。
此前搞炮兵侦校定位雷达的时候,李干就已经发现了,部队里并没有一款合适的通用越野平台,以至于炮兵侦校定位雷达只能装在性能落后的卡车上。
李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猛士作为目标。
而包括东大猛士、小日子的丰田、日产、三菱、苏联的嘎斯,乃至于许多国家搞的高机动越野车、吉普车,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型——二战时期装备量最多的威利斯吉普车。
飞机制造厂是高精密企业,用来造车简直是杀鸡用牛刀。
李干的办法非常的简单粗暴。
他直接把第一代猛士的图纸画出来了,甚至凭借着记忆把底盘也画出来了。
紧接着,他找来212吉普车的图纸,将其放大,重新设计底盘,第一代勇士也就出来了。
剩下的工作就是往里面塞发动机、变速箱,安个车厢就完事了。
造车就这么简单。
不简单的是,造出来的车要扛得住部队至少十五年以上的高强度使用!
这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调整。
在技术积累不够的情况下,一款新车的测试甚至要搞几年。
各种地形环境、各种气候条件、各种路况,说白了,一款新车的测试,一点也不比新飞机试飞简单。
这便需要大量的汽车工业人才了。
李干找到杨伟,直截了当地说,“杨厂,绵汽厂濒临倒闭了,拉他们一把吧。”
杨伟完全搞不明白李干的思路了,奇怪说,“那是一机部的事,我们搞飞机的,参合别人的事做什么?”
李干说,“我实在受不了212吉普车了,那玩意儿又慢又不舒服,空间还小。我设计了两款军用车通用平台,一款人员乘用车,一款高机动越野平台。绵汽厂底子不错,把他们拽进来一起搞。”
“再说了,几大机械工业部要改革重组了,都是工业体系,还分什么你我他。”
杨伟眼珠子都要瞪出来,苦笑着说,“你要搞汽车啊?你这,你这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?红旗厂、解放厂、东风厂、龙城厂,每个省都有汽车厂,一大堆,乱得很。咱们就不要凑热闹了。”
此时全国各地汽车厂开花似的冒出来,混乱的局面搞不好还要持续个十年。
李干笑道,“杨厂,你刚刚扶正当了一把手,厂长负责制,你说的话比书记都管用。可是,不是没有反对声音呀。人家上任好几把火,你总得烧一把吧?”
“谁规定飞机制造厂不能搞汽车了?”
两句话都说对了。
厂长、杨伟这两人能升官,全靠李干。
光是那几笔几十个亿美元的外汇订单,就能让一票人加官进爵。
厂长高升了,杨伟顺利接任改职,而且厂长负责制是李干提出来的,等于是一口气让杨伟盖过了书记。
但这是之前的事。
上任后,得做点事情出来,证明自己能当过这个负责制的厂长,并且能干得更好。
其次,对啊,谁规定飞机制造厂不能造汽车了?
就好比985厂下面有一大堆附属厂、劳保厂一样。
这个时代的大型国有工厂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,工厂子弟大部分从出生那天开始,一直到退休到老去,都是在这个小社会里。
985厂甚至有自己的农场!
连吃的米都是自己种出来的!
当这么一个大厂的一把手,一点也不比当个地级市市长轻松。
两个问题都是不是问题了。
杨伟示意李干坐下,他取了茶叶过来泡上,道,“汽车可不是搞就能搞出来的。当然,卡车简单,跟东风厂把图纸要过来,我去把生产资质跑下来,自己就能生产。”
这就是大厂的底气。
现如今的985厂完全有资格自称大厂了,无论是地位还是规模,都把211厂远远甩在了身后。
李干直接把两份图纸拿出来,在茶几上铺开,道,“我们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做测试,另起炉灶费时费力,直接兼并……嗯,将绵汽厂纳入联合体是最快的办法。”
“两种都是军用车,一款是人员乘用车,一款是高机动越野车,前者用作通勤,替代212吉普车,后者则是新型高机动战术平台。”
“尤其是后者,反击战中,部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,重装部队在热带丛林、水网稻田这些地域里作战时,机动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。”
“这种高机动的轮式越野车非常适合装备给轻步兵部队。”
杨伟顿时来了兴趣,只要和军品有关,就有了搞一搞的价值。
军工厂就是干这个的。
李干说,“而且,出口的希望很大。”
杨伟眼里都发光了。
现在985厂上上下下一万多人,以创汇引以为傲,听到创汇就两眼发光。
试问全国哪个厂子有本事拿几十个亿的美元的出口订单?
当然是再接再厉继续创汇啊!
杨伟连忙问,“有意向订单吗?”
李干无奈地说,“得有东西出来啊!靠几张图纸顶什么用?”
他发现,自己把985厂这帮人的胃口给养刁了,现在都开始看不起国内订单了。
却不知道真正的大市场在国内,包括厂外更多的人。
杨伟讪笑着,“那,需要投入多少钱?”
李干诧异地看着杨伟,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。
“你别误会。”杨伟连忙说,“厂里当然有钱,但是要花出去,不是我一人说了算,这你也知道。而且,搞汽车……投入太大的话,我担心部里不批。”
李干人都傻了,“几十亿现金,就躺在银行账户里?”
985厂现在的钱是花不完的,一百多架歼-10AE的出口订单,国家光是第一批资金就拨下来了几十个亿,根本花不动。
“自己不流动起来,就都是死钱,你不会连这个基本经济规律都不懂吧?”李干不敢置信地看着杨伟。
杨伟理所当然地说,“存下来的钱才是钱啊,花出去的就是别人的了。”
李干忽然明白了。
隔着四十年,彼此之间对经济的认识差距太大了。
账户里躺着大笔资金的,只有两种企业。
一种是小富即安型,赚点钱留下来,没有进取心,存活期很短;另一种超级大的庞然大物,那种几乎找不到大笔投入地方的恐怖存在。
以后的国内的那些互联网巨头,有一个算一个,没有一个符合这种超级庞然大物的特征。
显然,985厂还远远到不了那个高度。
以至于,有这么一种说法,花出去的钱才是钱,躺在银行账户上的是数字。
当然,这种观点对广大普通人是不适用的,得反过来。
换言之,杨伟是站在普通个人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经营问题的,这就有问题了。
李干是纯粹的军人,他可没那么多脑细胞给杨伟课外课,不过,他只用一句话就让杨伟的守财奴思想破防了。
他道,“985厂是国有工厂,账户上的钱你不会,有的是人替你花。”
端着茶杯正准备喝茶的杨伟当场石化,呆住了。
是啊!
说到底是国家的钱!
要是让一些兄弟厂知道你手里有这么一大笔闲钱,可能会想方设法通过主管部门要点过来花花。
什么你的我的,都是阿公的啊!
“搞!往大了搞,5亿不够那就10亿,还不够继续加。”杨伟没有丝毫的犹豫了。
李干说,“尽快把手续跑下来,我先去一趟一拖,回来后直接去绵汽厂做立项的事。”
“没问题,都交给我了。”杨伟信心满满地答应下来。
他这个厂长在整个工业系统里,那地位是水涨船高,上级重视,活动能力自然就更强了。
让三机部批准和绵汽厂的合作,杨伟自信能搞掂。
李干相信杨伟的能力,他要是连这点合作都跑不下来,这段时间建立起来的威望,恐怕就毁于一旦了。
时间已经进入了1979年的第四季度,距离两伊开战的时间越来越近,伊拉克那边催得紧,李干一直拖着不过去进行人员培训。
实在是工作太多,他必须要在出国之前安排好一切,否则错过的就是一场军火市场的饕餮盛宴!
几天后,李干带着林小茹、古道风二人,乘坐空军运输机飞抵洛京,一拖厂临时军代处的陈少校前来迎接,把他们接到一拖厂招待所里安顿下来。
小说《大国军工:重生1978,手搓歼10!》试读结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