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力文学
小说推荐超给力

主角叫李可朱元璋小说一鸣惊人免费阅读

火爆新书一鸣惊人主角是李可朱元璋,主要讲述了:班房内。朱元璋见张尚贤一直在那跪着、看着,感觉就这么让对方跪着、看着,也不是个事。便道:“你起来吧。”“是!”张尚贤起来时,一个趔趄,差点就要摔倒,幸好是李可靠了过去,伸了一把手。“我没事。”李可也说…

主角叫李可朱元璋小说一鸣惊人免费阅读

班房内。

朱元璋见张尚贤一直在那跪着、看着,感觉就这么让对方跪着、看着,也不是个事。

便道:“你起来吧。”

“是!”

张尚贤起来时,一个趔趄,差点就要摔倒,幸好是李可靠了过去,伸了一把手。

“我没事。”

李可也说道:“陛下跟老,额……左丞相,还有没有什么事?”

倒是李可比他们两人还要更加地主动。

朱元璋也是说道:“朕此次前来,其实是想问问你更多有关定都的细节。这无关的人,出去吧。”

张尚贤立马意会,“臣告退。”

然后朱元璋又看了看李善长。

李善长没想到自己也是无关的人,只好道:“臣也告退。”

等两人都出去了以后。

朱元璋这才跟李可闭门谈了起来。

其实也没谈什么新的东西,主要还是围绕为什么推荐北京,而不推荐南京,然后如果选北京,可如今河北地区还不稳,如果贸贸然地把国都迁到北京去,这样会不会不太好这些问题来进行提问。

李可也是一一做了回答。

尤其是对后面的问题,回答对方道:“臣没有说一下子就从南京搬到北京去,可以等北伐的大军把蒙古人都给赶出去,赶得差不多,再迁都到北京。”

“这取决于大明什么时候能够把蒙古人这个隐患给解决。”

“但迟早有一天,肯定是要迁都到北京去的,否则,等忠于陛下的武将都死得差不多了,那谁来守住大明的北疆?”

“万一出个大唐的安史之乱怎么办?”

“为了大明的国祚,天子守国门,就是最好的解法,让天子来当安禄山。大明就不会有安禄山,同时,定都北京,把大部分的兵力都养在京师,也能避免像大宋那样,边疆养个几十万,京师也要养个几十万。在后期形成冗兵的局面。”

“由于京师就靠近前方,打仗的时候,也能直接调动京师的兵力,打完了,就回来。”

“做到既无大唐的藩镇割据,又无大宋的冗兵。”

朱元璋感觉李可尚且还是有些欠缺考量,道:“你可知军卫法?”

这是刘基提出来的,依据是元朝的万户府制度。

李可便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
朱元璋也给李可说了说。

所谓‘军卫法’,其实也可以说是卫所制,主要有三个特点。

一,以屯养军,朝廷可以白嫖,二,军户世袭,世世代代都当兵,经验有传承,三,兵帅分离,兵不私将,将不专兵。

听完了朱元璋的话后,李可便道:“这办法确实好,可把百姓都限定在一地,而且世世代代都使其当兵,这真的是一个好方法么?臣就这么说吧,如果陛下你是一个普通百姓,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军户?”

朱元璋也是反问道:“为何不嫁?”

李可便道:“陛下跟刘御史中丞都把事情给想简单了,自古以来,哪个军中将领不把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当畜生来使唤?今日给军官家里盖房子,明日军官有什么事,然后便又临时调用军中的士兵去帮他做事。”

“就拿宋朝来说,就有军中的将领,让自己手底下的士兵,去帮他做一些孩童的玩具,最后运到开封城去卖。”

“大唐的府兵制,一开始的愿景也很好,可到了唐高宗、武则天时期,不还是崩坏了?”

“否则,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要启用募兵制?”

“军卫法其本质,其实与府兵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,拿来开国的时候,国家、朝廷缺钱,用来过度一下,尚且还可以。”

“想要千秋万世,别说以后了,就是现如今,估计都有不少人已经开始逃亡了吧?”

李可此话倒是事实。

“你见过?”

李可回道:“臣哪有见过,不过猜都猜得出来,把军户限制为士兵,这个士兵世世代代都不能改变自己的身份,世世代代都要受到军中将领的压迫,那他还觉得活在这个世上,能有什么美好可言?”

朱元璋也是回道:“那人人都不愿意当兵,谁来保护这个国家,谁来镇守四方?”

李可又道:“那明明军人都出力,保护了这个国家,可为何他的子孙后代,却得不到他们该有的,想要的美好生活?”

朱元璋:“你对这制度法子如此不满,那你倒是提出一条更好的制度法子出来!”

说着说着,朱元璋也是有了一点怒气。

李可便道:“我以为,征兵制最公平,募兵制,最实际,军卫法,最不把军户当人。而且军卫法并非毫无缺点,一个卫多少人?撑死了也就几千人。”

“那这几千人能打过蒙古人的十几万大军吗?最后不还是要集中起来使用。”

“可问题是,陛下你把他们都给打散了,训练只能是一个卫,一个卫地训练,那接下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。”

“开国之初,卫所兵都有经验,都有战斗力,所以他们在类似徐达这样的有经验的将领的带领下,当然能很好地进行配合,打击敌人。”

“可一旦到了中期,甚至是后期呢?”

“临时选调一个人来,这个人根本不认识这些卫所兵,让他临时带这么一群兵,就给他四个卫所吧!”

“这四个卫所的兵都互不相识,只是临时受人统属,那要是让这些人一起去打蒙古人,最后的结果会如何?”

朱元璋:“……”

李可:“我想,最后的结果一定会是完全没有配合,打打小小的治安战可以,打大仗,绝对不行,而且随着建国后越久,便越是如此。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最后不还是要安排一个总兵去统帅他们、重新训练他们?”

“尤其北方长城一线东西多长?可谓是绵延千里,一个卫所足够抵御蒙古人的入侵么?这个卫所不听另一个卫所的,不配合另一个卫所又该如何?总得找一个能说得上话,大家都听的吧?”

“到时候,时间一长,一样会出来一个安禄山。若是大明不把国都给迁到北京去就近指挥的话。”

怕朱元璋对他说,你这么能,你来,李可最后又补充道:“只不过……这世上哪有一项制度,是能够千秋万代的?就是大夫给人治病,这各种药材的用料,都会视情况多一分,减一分,这军卫法,能用,便先用一段时间,不行再去改革。”

“但臣以为,做人最好是要有良心,既是为国家戍守边疆的,就算是现实所迫,朝廷不得不那么做,朝廷也应该视情况,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给予他们更多的好处,这样才不至于寒了天下百姓的心。”

朱元璋当即便像是被踩到了猫尾巴一样,差点就炸毛了,你这不是说朕抠门么!

小说《一鸣惊人》试读结束!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