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一本小说,名为《窝在远古搞基建》,这是部历史脑洞类型小说,很多书友都喜欢王铁柱等主角的人物刻画,非常有个性。作者“曳星空”大大目前写了142002字,最新章节第12章,连载,喜欢这类小说的书友朋友们可以收藏阅读。主要讲述了:清晨冰冷潮湿的空气,混杂着洞内尚未散尽的烟火气、汗味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原始气息,像一盆冷水浇在王铁柱脸上,让他从并不安稳的睡眠中挣扎着醒来。他迷迷糊糊地坐起身,下意识地甩了甩右臂——昨晚后半夜,山洞深处…
《窝在远古搞基建》精彩章节试读
清晨冰冷潮湿的空气,混杂着洞内尚未散尽的烟火气、汗味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原始气息,像一盆冷水浇在王铁柱脸上,让他从并不安稳的睡眠中挣扎着醒来。他迷迷糊糊地坐起身,下意识地甩了甩右臂——昨晚后半夜,山洞深处那持续不断、富有节奏感的“原始夜曲”最终演变成了某种集体活动,那声音如同魔音灌耳,搅得他心烦意乱。为了对抗那极具穿透力的“生命交响乐”和脑海中挥之不去的“自然体香”画面,他不得不采取了一些…嗯…自力更生的物理隔绝手段(主要是用双手死死捂住耳朵,以及后来因为手臂酸痛而进行的…某种按摩放松)。结果就是,现在整条右臂从肩膀到手腕都泛着一种使用过度的酸胀感。
“啧,这CEO当的,还得兼职人体消音器…” 王铁柱龇牙咧嘴地揉着发酸的肩膀,嘟囔着从他那铺着干草和兽皮的“VIP专座”上爬起来。
洞外的天光已经大亮,清冷的空气涌入,驱散了一些浑浊。部落的成员们早已活动开来。篝火被重新拨旺,上面架着几个粗糙的、边缘厚薄不均的石锅(王铁柱觉得叫石盆更贴切),里面煮着切碎的白玉薯块,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几个女人正蹲在溪流边,用边缘锋利的黑曜石片费力地刮削着某种兽皮上的脂肪和碎肉,动作笨拙而吃力,石片在皮子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划痕,效率低得令人发指。
王铁柱的目光扫过营地,眉头越皱越紧。这些原始人的“工具”,简直是对“工具”二字的侮辱!他们所谓的石斧,就是随便捡块边缘带点锋锐棱角的鹅卵石,用韧性好的树皮或兽筋胡乱绑在一根木棍上。挥动起来重心不稳,劈砍效果全看运气。至于石刀?更是惨不忍睹!就是找块薄点的、能用手握住的燧石片或黑曜石片,形状千奇百怪,边缘参差如同锯齿,别说切割,拿着都怕划伤自己手!他们似乎完全没有“打磨”这个概念,石头砸开是什么鬼样子,就直接拿来用,能用就行,根本不在乎效率、顺手与否。
“这生产力水平…难怪一个个饿得跟狼似的!” 王铁柱心里吐槽。他踱步到溪流边,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,水底光滑的鹅卵石清晰可见。突然,几道巨大的、流线型的银灰色阴影,如同水中的幽灵战舰,慢悠悠地从上游深水处游弋而下,鳞片在透过水面的阳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泽。每条鱼目测都超过半米长,肥硕得惊人!
“卧槽!这么大的鱼?!” 王铁柱眼睛瞬间亮了,口水差点没流出来。这可是优质蛋白质啊!纯天然无污染!他立刻看向旁边的原始人。
只见两个负责取水的年轻战士(王铁柱给他们起名“长腿”和“扁头”),正用简陋的石盆舀水。那几条大鱼慢悠悠地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游过,距离近得几乎触手可及!长腿和扁头只是随意瞥了一眼,眼神里没有任何波动,仿佛看到的只是几块会动的石头。他们继续舀水,动作甚至没有一丝停顿,仿佛那巨大的、唾手可得的肉食与他们毫无关系。
“喂!鱼!那么大的鱼!抓啊!” 王铁柱忍不住指着水里的鱼影,冲着他们喊道。
长腿和扁头茫然地抬起头,看看激动得手舞足蹈的神使,又看看水里悠闲摆尾的大鱼,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。长腿挠了挠他那像鸟窝一样乱糟糟的头发,用带着浓重喉音的语言比划着:“水…快…抓…不到…嘎。” 意思是鱼在水里太快了,他们抓不到。扁头则憨厚地笑了笑,指了指自己手里沉重的石盆,又做了个投掷的动作,然后摇摇头,意思是用这个砸?太难了,基本靠运气,而且石盆容易沉底。
王铁柱:“……” 他算是明白了,这群原始人压根没有“渔猎”的概念!他们对付陆地上跑的、天上飞的还有点笨办法(比如围追堵截、扔石头),但对水里的,完全是束手无策,只能望鱼兴叹,或者等雨季水浅了捡点搁浅的小鱼小虾!
暴殄天物啊!王铁柱痛心疾首。这河里游的不是鱼,是移动的蛋白质仓库!是部落崛起的资本!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在他脑海中成型。
“你!还有你!” 他指着正在洞口附近玩泥巴的两个半大孩子(一个男孩叫“鼻涕虫”,一个女孩叫“小耳朵”,都是王铁柱根据特征起的诨号),用不容置疑的命令口气,“跟我走!去找…嗯…那种长长的、很结实的藤!绿色的!缠在树上的!懂吗?” 他努力比划着藤蔓缠绕的样子。
鼻涕虫吸溜了一下快过河的鼻涕,懵懂地点点头。小耳朵则眨巴着大眼睛,似乎对神使突然的召唤感到好奇又有点害怕。
王铁柱带着两个小跟班,一头扎进了营地边缘茂密的丛林。这里的植被原始而狂野,巨大的乔木遮天蔽日,各种藤蔓植物如同巨蟒般缠绕在树干和岩石上。王铁柱的目标很明确——寻找那种韧性强、纤维长、不易断的藤蔓。他一边走,一边用征用来的黑曜石片(这破玩意儿割东西真费劲)试着切割不同的藤条,测试其柔韧性和强度。
“这个不行,太脆…这个太粗,不好编…嗯!这个可以!” 他终于找到一种手指粗细、表皮深绿、内里纤维柔韧泛白的藤蔓。他指挥着鼻涕虫和小耳朵:“就这种!多弄点!长的!别弄断了!”
两个孩子虽然不明所以,但对神使的命令执行得很卖力。鼻涕虫负责用石片(在王铁柱指导下稍微磨了磨边缘)切割藤蔓根部,小耳朵则负责把割下来的藤蔓理顺、盘起来。很快,三人就收集了小山似的一大捆。
回到营地中央,在众多原始人好奇、困惑甚至带着点怀疑的注视下,王铁柱开始了他的“手工艺教学”。他挑出几根最长的藤蔓作为主骨架,笨拙但坚定地开始编织。手指翻飞(虽然动作远不如他吹嘘的那么熟练,时不时还被粗糙的藤条刮一下),嘴里还念念有词:“看好了!这叫结构力学!这叫仿生学!鱼进去了就出不来!入口要带倒刺…哦不,带个漏斗口就行…这叫哈图卡莫智慧!”
他回忆着以前在野外生存课程里学过的简易捕鱼笼原理,努力将其简化、原始化。一个口小肚大、带着倒须漏斗状入口的、歪歪扭扭的藤蔓笼子,在他手中逐渐成形。模样实在不敢恭维,藤条交织的地方坑坑洼洼,整体形状像个被踩扁了的葫芦瓢,上面还支棱着不少没处理好的毛刺。
“呼…大功告成!” 王铁柱抹了把额头的汗,得意地举起他的“杰作”——一个大约半米高、看起来粗糙无比、仿佛随时会散架的藤蔓大筐。
围观的原始人鸦雀无声。
黑骨抱着胳膊,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,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怀疑。他看看那个破藤筐,又看看水流湍急的溪流,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咕噜声:“草…筐…鱼…抓?” 那表情仿佛在说:神使大人,您是不是被昨天的圣火冲昏了头?用这玩意儿抓鱼?鱼是傻子吗?
老石头凑近了些,伸出枯瘦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戳了戳藤筐,粗糙的藤条扎了他一下,他赶紧缩回手,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困惑和一丝丝…失望?这软趴趴、到处是洞的东西,能抓住水里滑溜得像泥鳅的大鱼?他活这么大岁数,就没见过这么不靠谱的玩意儿。
“哈图卡莫…鱼…水…跑嘎?” 连一向最信任神使的小鹿,都抱着她的兽皮娃娃,奶声奶气地提出了质疑,小脸上写满了“这东西不行”的表情。
鼻涕虫和小耳朵作为“材料供应商”,此刻也缩着脖子,看着自己辛苦弄来的藤蔓被编成这么个“丑东西”,脸上有点挂不住。
整个部落弥漫着一种无声的、几乎凝成实质的质疑。没人敢直接说神使不行,但那眼神分明在说:尊敬的神使大人,您这“圣物”,怕不是个笑话吧?
王铁柱感受着四周无声的“鄙视”,老脸有点发烫,心里也有点打鼓。这玩意儿…理论上是可行的,但实际效果…他也没在这么大的鱼身上试过啊!万一翻车了,这刚建立起来的神使威信岂不是要碎一地?
“咳!你们懂什么!” 他强作镇定,梗着脖子,努力维持着神使的威严(主要是心虚的色厉内荏),抱起那个粗糙的藤筐,大步流星地走向溪边。“科学!这叫科学!让你们开开眼!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!什么叫哈图卡莫的智慧!”
他选了一处水流相对平缓、岸边有水草遮蔽、且之前看到有大鱼出没的回水湾。在所有人“关爱傻子”的目光注视下,他费力地将藤筐沉入水中,用几块大石头压住筐底和边缘,又把昨天吃剩的几块捏碎的白玉薯渣当作诱饵,小心翼翼地塞进那个漏斗状的入口。最后,他把系在藤筐上的一根长藤蔓(这是他特意留的“拉绳”)的另一端,牢牢地拴在了岸边一棵小树上。
“搞定!等着丰收吧!” 王铁柱拍了拍手上的泥水,故作轻松地宣布,但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那根没入水中的藤蔓绳,心跳有点加速。这要是没鱼进去…他是不是得考虑连夜卷铺盖跑路?这CEO当得,压力太大了!
小说《窝在远古搞基建》试读结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