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科幻末世小说吗?那么,深潮代码将是你的不二选择。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楠木林夕创作,以林野的冒险经历为主线,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。目前,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2章,165200字,喜欢阅读的你,快来加入这场奇幻之旅吧!主要讲述了:林野把老花镜放在电脑屏幕前时,编程软件的代码突然开始扭曲。他坐在宿舍的书桌前,凌晨两点,屏幕上本是他未完成的图像识别程序,戴上老花镜的瞬间,代码里的“0”和“1”全都变成了螺旋符号,在屏幕上上下游动,…
《深潮代码》精彩章节试读
林野把老花镜放在电脑屏幕前时,编程软件的代码突然开始扭曲。
他坐在宿舍的书桌前,凌晨两点,屏幕上本是他未完成的图像识别程序,戴上老花镜的瞬间,代码里的“0”和“1”全都变成了螺旋符号,在屏幕上上下游动,像一群被惊动的鱼。
“这不是普通的划痕。”林野喃喃自语,摘下眼镜,代码恢复正常;戴上,符号再次浮现。他忽然想起中山装老头说的“防火墙密码”,抓起手机对着镜片拍照,放大照片后,那些螺旋划痕的排列规律渐渐清晰——每三个螺旋组成一组,像某种二进制的三位编码。
他打开记事本,尝试将符号转换成代码:最密集的螺旋记为“1”,稀疏的记为“0”,两组符号之间的空白记为“分隔符”。两个小时后,屏幕上出现一串奇怪的字符:
“#37.82°N,117.25°E;三层结构;明矾+艾草=抑制;深潮惧声。”
前两组是坐标,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,林野输入地图软件,定位直指老码头观测站的遗址。
“三层结构……”他想起档案里的机房描述,指尖在桌面上敲出节奏,“深潮惧声?”
这时,苏晴发来微信,附带一张照片:档案里夹着的老地图被放大,观测站遗址旁用红笔圈出个不起眼的小点,标注着“侧门——1943.7.21”。“我在卷宗夹层里找到的,”学姐的消息带着喘息,“刚才整理档案时,发现1943年的观测站值班表上,每天凌晨三点都有‘声波检测’记录,仪器型号是‘水下声呐发生器’。”
林野的心脏猛地一跳。深潮惧声,声呐发生器……这绝非巧合。
他抬头看向窗外,月光把对面的教学楼照成灰白色,墙面上的爬山虎影子像无数根垂落的电线。手机突然震动,是赵鹏的号码发来的彩信:照片里是片漆黑的空间,只有无数绿色的光点在闪烁,像服务器机房的指示灯,角落里有个模糊的人影,穿着赵鹏的黑色连帽衫,正对着镜头挥手,手腕上的青痕亮得像霓虹灯。
照片下方有行小字:“快来,他们说你能‘格式化’这里。”
“必须现在去。”林野抓起外套,把老花镜、明矾浆糊(从书店带的)、甚至一把美工刀塞进背包。他给苏晴发消息:“带上档案里的地图,在校门口汇合,我们去老码头。”
苏晴的回复很快:“我已经在路口了。”
林野冲下楼时,看见苏晴站在路灯下,脸色比纸还白,她的脖子上,那道青痕已经蔓延到耳后,像条细小的蛇。“我刚才……闻到海水味了。”学姐的声音发颤,“明明离海边还有十公里,可我一闭上眼,就觉得脚踩在水里,全是沙子和碎玻璃。”
林野把背包里的明矾浆糊递给她:“陈叔说这能暂时压住它,涂在青痕上。”
苏晴涂浆糊时,指尖在抖,浆糊碰到皮肤的瞬间,青痕发出“滋滋”的轻响,像被柠檬汁浇过的蚂蚁。“管用!”她眼睛亮了一下,“不那么痒了。”
两人打车往老码头走,司机是个话少的中年人,收音机里放着深夜新闻,主持人用平缓的语调说:“本市老码头海域今晚将出现异常高潮位,提醒市民远离海岸……”
车过跨海大桥时,苏晴突然指着窗外:“你看水面!”
林野转头,月光下的海水泛着诡异的绿光,浪尖上浮动着无数个细小的螺旋,像有人在海里撒了一把荧光粉。更可怕的是,那些螺旋正在排列,慢慢组成一行巨大的字,映在桥面上:
“等你很久了,第73号。”
司机突然猛踩刹车,车在桥中间停下。他缓缓转过头,口罩上方的眼睛里,浮着两个旋转的螺旋:“你们是去观测站吗?”司机的声音像被水泡过,“那里的电梯坏了,只能走楼梯——记得数着层数,别数错了,三层以下……不是给人走的。”
苏晴尖叫起来,林野猛地推开车门,拽着她往桥的另一端跑。身后传来司机的笑声,混着海浪拍打的声音,像无数只手在拍打车窗。
跑到桥尾时,林野回头看,那辆出租车的车窗里,已经爬满了绿色的螺旋符号,像被一层黏液包裹。
小说《深潮代码》试读结束!